咨询电话:
1361070161108:00-20:00
今日(11月7日)立冬,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立冬不仅标志着季节转换的重要节点,在中医理念中更被视为万物进入休养、积蓄能量的“封藏”起始阶段,而对应到人体养生,其核心要义则浓缩为“藏”和“补”两个字。要藏精、藏神、藏阳气,以补肾为核心,为身体筑牢根基,温暖健康过寒冬。
立冬后,自然界表现为“阳藏阴盛”,养生核心也应从秋天的“收”转为冬天的“藏”。起居养生上,需严格顺应冬季自然封藏的规律,践行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的养生理念。适当提早入睡,待太阳升起后再起身,晚上9—10点钟上床休息,早上7—8点钟起床,充足且贴合自然节律的睡眠能帮助身体更好地积蓄能量。防寒保暖是重中之重,头部、背部、腰部和脚部作为阳气运行的关键通道,是冬季最易受寒的部位,日常需格外注重这些部位的保暖防护。在饮食养生层面,核心原则是遵循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,而立冬进补的重点在于补肾与防寒。
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任黄太权介绍说:“在食物方面,建议适当摄入一些温热性的食物,帮助驱散人体的寒气,如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韭菜、桂圆、生姜。中医认为黑色入肾,冬天建议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,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。”中医提醒,进补要适度。如果本身容易口干、便秘、长痘,说明体内有热,温补的食材就要减量,可以搭配萝卜、白菜等清润的食物。
中医为患者把脉
立冬时节,中医强调要尽量保持情绪的平和与安宁,避免出现大喜大悲等剧烈的情绪波动,过激的情绪会扰动体内阳气,不利于阳气的潜藏,平和的心态才能助力身体顺应封藏的节律。此外,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,出汗过多会造成体内阳气耗伤,建议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动作和缓的运动方式,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宜,既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,又不会因运动量过大打破身体的休养状态。
总之,立冬养生的本质是向大自然的休养规律学习,通过静心敛藏、适度温补的方式调理身体,遵循“吃暖、睡饱、心静、防寒”四个关键要点,在寒冷的冬季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,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
| 好评 |
|
0% | 0 |
| 中评 |
|
0% | 0 |
| 差评 |
|
0% | 0 |